近年大量研究成果发现,作为影响儿童对于运动的参与度和兴趣、促进终身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基本运动能力(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会对其将来的身体运动和体育活动产生影响,这些能力、素质作为未来复杂运动能力的基石,在学前阶段若得到学习与发展,不仅能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而且有助于强化终身运动的理念,为一生的健康赢得时间。
儿童基本运动能力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按照运动能力的难度可以分为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稳定、弯曲等)、身体移动能力(跑、单脚跳等)和器械操控能力(投掷、接球、拍球、击球和滚球等)。只有当儿童能够有效控制身体姿势后,才能运用肌肉间进行更高级的身体移动,进而有效进行器械的操控。
最近这些年,我国学前运动课程中运动游戏有形无神、快乐运动被异化、运动活动和集合安排科学性不够等种种现象,实质就是缺乏运动能力和运动素质的目标,原本作为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媒介的基本动作被视作运动课程的主要目标,偏离了学前儿童运动课程的基本取向。
而现实生活中,教师很少对儿童的基本运动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记录、分析的意识,例如拍摄教育活动时往往以教师或者个别能力较强的儿童作为拍摄主角,而不是大多数儿童。二是由于运动具有的动态性、瞬间性等特点,教师往往感到对学前儿童的运动状况进行记录有一定的困难。在缺乏记录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对儿童的运动能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容易出现活动设计的随意性。
以上等等,正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组能选中我们的用意所在,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儿童基本运动技能(FMS)的教学策略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最终能提高幼儿园、小学老师们的儿童体育运动课程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创编能力,以及对于孩子体质和运动能力的评估方法的使用,进而使儿童基本运动技能课程,真正的为孩子带来伴随一生的能力。
最新研究调查中国大中城市孩子感统失调率达到80%其中30%为重度感统失调。
人类大脑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大脑发育存在幼态延续的现象,出生时人类大脑只发育了23%,剩下的77%在后天发育,这种庞大的可塑性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当然大脑的发育本身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源的引导。
但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对他的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等都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这些有问题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显得十分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了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变成犯罪的易感人群。
36号公园儿童运动思维中心有幸参与了由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主导进行的《教学改革创新与研究》总课题组,承担了其中关于《儿童感觉统合与学习及心智(能力)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的实施,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幼儿园、小学、特殊学校和机构能够加入进来,一起帮助更多的孩子发展好身体、奠定学习基础,所以,加强对感觉统合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
实验校授牌Awarding
评测报告Evaluation Report
教师培训Teacher Training
家长课堂Home Education
基本运动技能(Fundamental Motor/Movement Skill,FMS)"和"专项运动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基本运动技能是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石,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身体活动,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等具有积极影响.然而,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层面,基本运动技能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