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什么是更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作者alex 日期2020-09-30 浏览量1828
导读:

社会舆论和教育实践对于“什么是好教育”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冲突,“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在相互碰撞中不断博弈。

因此,为每一个孩子找寻真正适切其潜能优势与成长需求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基于数据实证的教育评价,发出“理性”的声音——以高信度、高效度的大数据验证教育经验,并揭示教育规律。


江苏省苏州市自2015年开始启动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对全市初中校学生进行连续追踪监测,六年来累计参测学生超过130万人次,积累监测数据超过1.8亿条,累计发放监测报告5000余份。

本文将以2019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270816名初中生的测评数据为分析样本,从几个侧面剖析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从而为孩子提供更加适切的教育。

图片

01-加强亲子沟通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环境中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1、每天吃家人做的早餐的学生更好

两年的监测结果均显示,七成左右的初中生能够做到每天吃早餐,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每天吃早餐的人数比例逐渐降低。


每周吃早餐的天数与学生的学业呈明显的正相关,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学业为508分,而从不或极少吃早餐的学生学业仅为441分,两者相差67分。


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早餐方式,可以发现,“家人每天在家做给我吃”的学生学业最好,比“基本不吃早餐”的学生学业高67分。


图片


2、亲子关系好的学生学业更好


将学生亲子关系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并划分为四个水平(人数各占25%, 前25%为水平I, 后25%为水平IV)。


结果显示,七、八、九三个年级亲子关系处于水平I的学生学业均最好,而亲子关系处于水平IV的学生学业均最差。


图片


02-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1、家长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越少,孩子每周使用手机时间越短


分析发现,家长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频率越低,孩子每周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也越短。

图片



2、家长对孩子电子设备使用管理度越高,孩子每周使用手机时间越短


将家长对孩子电子设备使用的管理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并划分为四个水平(人数各占25%,前25%为水平I,后25%为水平IV)。结果显示,家长的管理度越高,学生每周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越短。

图片


3、手机使用时间短,依赖程度轻的学生更好


分析发现,在周一到周五,每天使用手机在0.5小时内的学生比每天使用超过3小时的学生高出108分。在周末或假日,也出现了同样的差别。


图片

将手机依赖得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划分为四个水平(人数各占25%, 前25%为水平I, 后25%为水平IV,水平I表示依赖程度最轻,水平Ⅳ表示依赖程度最重)。


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程度轻的学生,学业更好。


图片


03-着力减负增效 


1、课外补习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的比例更高


监测数据显示,初中生参加类课外补习的比例有五成左右,且参加课外补习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的比例也更高。

图片


2、课外补习时间越长的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幸福感更低


分析表明,课外补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幸福感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排除没有参加过补习的学生)。


图片


3、“父母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最大,“学校及老师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最小


在压力来源的排序中,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均将“父母要求”排在的第一位。

这表明,在初中阶段父母给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学校和老师给学生的要求则更为理性。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感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压力也越来越重。

图片


4、课业投入在中等水平且压力感受轻的学生,学业和学业相关特征均更好


将学生的学业负担分为课业投入和压力感受两部分。对课业投入和压力感受进行组合,可分为九种学业负担类型。

分别是:①高投高压型、②中投高压型、③低投高压型、④低投中压型、⑤中投中压型、⑥高投中压型、⑦高投低压型、⑧中投低压型、⑨低投低压型。

分析表明,中投低压型,即课业投入在中等水平且压力感受轻的学生,学业最好,为516.3分;低投高压型和高投高压型两类学生,学业最差,分别为481.5分和488.9分。

图片

而在主观幸福感、学习兴趣、学习策略等学业相关特征上,课业投入在低水平和中等水平且压力感受轻的学生学业相关特征表现更好。


可见,并非投入越多、压力越大,学生的学业就越好,课业投入和压力感受均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图片


04-推进五育融合 

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


1、对艺术、体育和劳动的态度和习惯好的学生,学业更高


监测结果显示,苏州近八成的初中生有一项及以上的艺术爱好或特长,超过九成初中生有一项及以上的体育爱好或特长,近七成初中生经常或总是在家中做家务。这表明整体上初中生的艺术、体育和劳动状况较好。


将学生对艺术、体育和劳动的态度和习惯三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并分别划分为四个水平(人数各占25%,前25% 为水平I,后25%为水平IV)。


分析表明,艺术、体育和劳动的态度和习惯在水平I的学生学业均最好,而在水平IV的学生学业均最差。


图片


2、对艺术、劳动的态度和习惯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


将学生对艺术、劳动的态度和习惯两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并分别划分为四个水平(人数各占25%,前25%为水平I,后25%为水平IV)。


艺术态度和习惯在水平I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艺术态度和习惯在水平IV的学生高1.3分,劳动态度和习惯在水平I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比劳动态度和习惯在水平IV的学生高1.2分。


图片


05-遵循教育规律 ,会协同共建更加适切每个孩子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吸纳和汇聚,形成了“社会教育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作用力也愈发重要


同时,教育是一门科学,当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全面参与到教育生态中时,如何保持其应有的科学性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大规模的教育质量监测,我们对教育生态的全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教育生态的真相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都为教育合力的形成和教育科学性的保持提供了支撑,也为适切教育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大数据只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反映教育生态中诸多要素的存在状态和相互联系基于数据的量化评价必须与基于观察的事实、基于经验的判断等质性评价相互印证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