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

何谓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感觉统合理论由来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nna Jean Ayres)于1969年首先系统地提出。1970 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于 1972 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 (J.Ayres) 根据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的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的反应。可以说,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协调地良好发展。由此,感觉统合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

感觉统合的重要性

1、只有经过感觉统合,大脑才能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感觉统合通常是孩子在早期成长相应的环境和活动中得到发育和促进的,如果早期孩子,感觉统合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容易导致之后各种能力发展与适应行为上存在某些问题。可以说人生重要的三大适应性: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性,都是在生命早期通过感觉统合而获得的!

2、感觉统合是儿童对各种感觉器官信息刺激的接收、调节、组合、运用的过程,极大地影响大脑功能发展,因此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智能发育的基础,良好的感知觉发展也对日后儿童的专注力、阅读、书写能力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3、感觉统合启动儿童大脑的边缘系统,释放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激发愉快、正向的情绪,促进儿童从活动中获得快乐、成功的体验,对于塑造儿童积极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作用。

4、由于现代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学习压力的增长,叠加疫情的长时间居家隔离的影响,孩子缺少足量的刺激,足够的有效时间,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感统失调和心理行为问题,如不及时加以重视,将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感觉统合的功能

组织功能

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人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检索功能

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脑对统合过的主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综合功能

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

人是如何形成对一个苹果的认识的?对苹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来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个苹果的整体认识,而不是其他物品?这是因为人对苹果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预防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良好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感觉统合的内容

前庭功能是脑干过滤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形成学习信息的一种功能。感觉信息中有些矛盾、错误的信息有赖于脑干的前庭网膜来进行统合和整理。大脑输入的信息也是由前庭功能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整理,才能很快地取得大脑和身体的完全协调。前庭失衡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触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触觉过分防御是指触觉敏感,这些孩子对外界刺激适应性较差,害怕陌生,不喜欢他人触摸等,而且常常会喜欢某些特殊的感觉,如偏食、吸允手指、触摸生殖器等。 触觉迟钝的孩子反映慢,动作不灵活,分辨能力差。

本体感:本体感又称为身体地图或身体形象,是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组织和大脑长期互动联系过程中,协调出来的自动自发的能力。本体感失调是本体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囊的感受器等)产生障碍,表现多为喜欢他人用力推、挤、压。手脚喜欢用力挥动或用力做某些动作。动作模仿不到位,常望着手脚不知所措。俯卧地板时全身较软,把头、颈、脑提起特别困难。坐姿不够稳定,坐时会东倒西歪。力度控制较差,常会因太用力而损坏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东西。速度控制较差,跑起来难以按指示停止。对蹦跳的要求高,喜欢摔跌自己的身体,喜踮脚走。 

学习能力:儿童基本的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思考与推理等能力的获得与运用,其中还涉及到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空间知觉以及视听统合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会在学业方面表现出与其年龄段相符合的学习效率。感觉统合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只有感觉统合有效、协调发展,儿童基本学习能力就会强大起来。

大年龄儿童的问题:主要评定的是儿童的生活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 独生子女、小家庭制,都市化的形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逐年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南京失调概率为 36.6% ,北京为 48% ,上海为 52.7% 。
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容易分心

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

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动作笨拙,粗心

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注意转移困难

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学习成绩不良

孩子说话晚,吐字不清怎么办?

外部因素

1. 语言环境差,家长没有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比如父母本身不爱说话,或者全职妈妈、老人带养,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少,又或者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故意使用重叠字等 ;

2. 家长事事代劳,孩子一举手一抬头就明白他想要什么,并立刻办到,致使孩子缺少了主动说话的机会 ;

3. 家庭语言环境混乱,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方言 ;

4. 孩子小时候吃太多流食,口腔肌肉未得到足够锻炼,便容易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 ;

5. 孩子说话晚,吐字不清,无法很好表达自己的时候,大人在一旁笑话,致使他们形成了怕说话的心理。

内部因素

1. 孩子听力有问题或构音器官异常 ( 舌系带长,舌头宽,牙齿、嘴唇畸形 );

2. 自闭症,脑发育障碍的孩子,通常也都会伴有语言发育障碍 ;

3. 感觉统合失调,特别是剖腹产、爬行不足的孩子,前庭平衡功能失常,本体觉差,也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


如果孩子已有这样的问题,请及时向当地36号公园儿童运动思维中心的老师咨询,获取对应的科学训练方法。

教好孩子的12个法则,每位家长都应该看一看(1-3)

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有自身的情况,但教育孩子这件事还是有一些共性和规律可循的。这里列举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这十二“法则”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衍生出来的,希望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过有所借鉴。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孩子会对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产生归属感,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却并不知道如何做:
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参加劳动和锻炼、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孩子不正确的养育方法造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健康环境的养成。如果经常打骂孩子,或者家庭成员间经常争吵,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就会降低,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当家庭的矛盾出现时,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

2.希望法则:让孩子永远看到希望
家长对孩子们永远是充满期待的,但教育的真正关键在于,用正面鼓励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也充满希望。
从现在开始,拒绝说一些否定的话,比如:
你怎么这么笨;
这么没出息;
你算是没指望了……
这只会让人绝望,想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知耻而后勇?那您可是打错算盘了。
多说些鼓励的话,比如: 干的好;
太棒了;
你真是天才。
这才能够推着孩子不断进步。总是高标准严要求,孩子明明得了95分,还要在孩子兴奋的当下,去追究为什么不是拿100分。
这样高标准严要求,让人泄气的父母,会扼杀不少有天赋、多学习有热情的孩子。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作为大人的一大忌,就是和孩子争强斗狠。这样赢了也不光彩,大人和孩子的比赛,可以选择孩子们也擅长的项目,比如下棋等。也并不完全要以输赢为目的。
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如家长、老师等,千万不可以采取与孩子赌气的方式去刺激孩子,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教好孩子的12个法则,每位家长都应该看一看(4-6)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
未成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通过自己的教育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但,这种管束不应该是铁面、铁腕,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千万不可以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来随意对待,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毫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另一方面,家长是孩子心里的依靠,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
管束是需要持续的,如果家长平时对自己孩子的学业、表现、爱好都听之任之,不管不顾,看上去给了孩子许多自由,但是孩子却会觉得家长对自己不够在乎,因而会逐渐疏远家长。


5.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我们要给孩子自己的发言权,屏等对待,倾听他们的声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略他们内心的声音,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与家长进行交流,就不敢和家长说真话了。
不仅如此,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若在倾听时不耐心,那么孩子也会有样学样,不去倾听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
孩子年纪尚小,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说话难免吞吞吐吐词不达意,大人更要耐心。任何随意的打断和嘲笑,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教育的根本其实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长平时的行为,将塑造起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不仅如此,孩子所交往的社会关系、身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家长本身就要为孩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家庭内部的榜样,对少年来说,同伴的影响,也超过了家长,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朋友圈。人际交往之外,孩子的世界观形成,还来源于媒体影视片,家长也必须对此进行关注。
如果发现孩子的交际圈有了问题,不要武断地帮孩子去断绝关系,要了解其中的状况,毕竟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友谊的,有一些你第一印象里的问题儿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吸引了孩子的注意。要帮助孩子分清这些朋友的优缺点,试图从正面影响他们。
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家长要想法结识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健康的校内外活动。

教好孩子的12个法则,每位家长都应该看一看(7-9)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成年人与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往往不同,孩子们会有很多属于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这也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
如果大人总是对孩子的想法泼冷水,就会浇灭他们想象和好奇的火花,压抑孩子的个性,孩子也获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但正是由于孩子无忌的童言,他们往往会敢于说出真理。
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肯定他们正确的想法。另一方面,当孩子的一些看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时,我们要耐心给他解释。
由于孩子的思维发展不全面,家长要尽可能地理解孩子的思维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8.惩罚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简单的惩罚,尤其是体罚,是非常低劣的教育方式。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利倾向。
但不是不能批评孩子,管教需要适当的方法。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
惩罚的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另外,不可以把正确的事情当作惩罚,比如很多家长喜欢罚孩子去劳动,这反而让还真以为劳动是坏事,而产生厌恶的情绪。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
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
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教好孩子的12个法则,每位家长都应该看一看(10-12)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法律是社会结构稳定的保障。是我们行为的红线,越界即是犯罪。我们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遵纪守法的榜样,不要以钻法律、规则的空子,占小便宜为荣。很多被当作”本事“的擦边球行为,其实是给孩子做了不良的示范,将逐渐模糊孩子的是非观。

11.心理空间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给孩子留出自己的空间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得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
家长首先应该专注自己的事,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一些你认为是关心得情况,孩子可能会觉得家长控制过于严格。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得隐私,给予他们一定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当然,必要的管控还是要有。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
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需要家长从大方向的引领,告诉孩子需要达成什么目标,什么是正确与错误。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唠叨,也别怕孩子犯错,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也许会失败,但同样能得到成长。

12.四W法则:
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家长对于外出玩耍得孩子,一定要掌握这些信息,这是履行家长的责任,对孩子的人身安全负责。
目前,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也不能放松,作为家长也要掌握孩子的这些W。孩子不是不可以结交网友,但不可瞒着家长,尤其不能背着家长与网友见面。家长则不要武断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结交朋友,而要试图了解这些朋友。
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做出榜样,因公因私外出时都要及时通报家里人这些W,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感到,告诉家人这些W是义不容辞的。在家中逐渐形成这种氛围,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知道对方是安全的,放心、安心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