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好多孩子学习的时候特别被动?
总是要家长催着、老师赶着才肯学,完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不仅学习效果不好,孩子自己也学得很累。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支支招,帮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让学习变得轻松又高效!
我们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总结出了不少实用的方法,今天的这个方法大家一定要试试。
咱们先来分析分析,为啥孩子会被动学习呢?
其实原因有不少。
有些孩子是因为对学习没兴趣,觉得学习就是枯燥地背单词、做数学题,一点意思都没有;还有些是在学习中总是遇到困难,又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慢慢就失去了信心,变得消极对待;
另外,有些家长和老师管得太多,孩子习惯了被安排,自己也就懒得主动思考了。
那怎么才能让孩子主动探索学习呢?
第一: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兴趣可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咱们要把学习和他们的爱好结合起来。
比如孩子喜欢看动画片,那就找一些和学习有关的动画资源。想让孩子学英语,就找英语原声动画片,孩子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能学到英语单词和句子。
喜欢科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看一些科普纪录片,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除了找兴趣点,还要给孩子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
不要总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当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来问你时,别直接把解题步骤说出来,而是引导他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问他们“你觉得这道题和之前做过的哪道题有点像呢”“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能想到什么呢”。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到解题方法,他们会特别有成就感,下次遇到问题就更愿意主动思考了。
第二: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
孩子主动学习的时候,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要表扬他们。
“宝贝,你今天主动预习了课文,真的很棒!”“你这次自己解决了这道数学难题,太厉害了,继续加油!”
这些肯定的话语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从而更有动力去主动学习。
第三:帮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不能太高,不然孩子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容易打击积极性;也不能太低,没有挑战性。
比如,孩子平时数学考试总是80分左右,那下次可以设定85分的目标。当孩子达到目标时,和他们一起庆祝,然后再设定下一个小目标。
这样一步步引导,孩子会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给大家分享个例子,我之前有个4年级的学生,学习一直很被动,作业都是敷衍了事。
后来,家长发现他特别喜欢机器人,就给他买了一些机器人科普书籍,还带他参加机器人兴趣班。
慢慢地,孩子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了解更多机器人的原理,他开始主动学习数学、物理知识。
遇到问题时,也不再依赖家长,而是自己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学习态度的转变,让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最后的话:
让孩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引导和不断鼓励。
从现在开始,就试试这些方法吧。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或者孩子有什么变化,欢迎关注我们联系咨询。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爱上主动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让孩子增强专注力,提升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