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做家长的心里,都盼着孩子能在学习上一帆风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这事儿并不简单。不少家长都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冬冬的故事。在家人的帮助下,冬冬从一个写作业拖拖拉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家伙,成长为一个自律又专注的孩子。希望冬冬的经历,能给各位家长带来一些启发。
一、拖延小迷糊的烦恼
冬冬刚上一年级,这孩子脑袋特别灵光,平时又活泼好动,特别招人喜欢。可一提到学习,冬冬妈就忍不住摇头叹气。每天一放学,冬冬书包一扔,就一头扎进玩具堆里。玩得那叫一个忘乎所以,半小时一晃就过去了,这才磨磨蹭蹭地开始写作业。
刚坐下没一会儿,冬冬就开始走神,眼睛盯着作业本,心思早就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写不了几个字,一会儿喊着口渴要喝水,一会儿又说要上厕所。原本挺简单的作业,别人半小时就能写完,冬冬硬是拖到晚上九点。
那段时间,冬冬家每晚都充斥着妈妈的催促声和爸爸的叹气声。冬冬心里也委屈,眼眶红红的,小声嘟囔:“我也不想这样,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有一天,班主任王老师批改冬冬作业的时候,发现错误特别多。再联想到课堂上冬冬经常走神的样子,王老师很担心,就在家校联系本上写道:“冬冬上课容易走神,作业错误率高,建议加强专注力训练。”
冬冬妈看到老师的留言,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得帮冬冬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不能让孩子在学习上越落越远。
二、三步打造 “高效学习模式”
1. 固定时间,建立 “学习生物钟”
冬冬妈知道,要想让冬冬改变,得先帮他建立规律的学习节奏。一个周末,阳光洒满了书桌,冬冬妈拉着冬冬坐下,笑着说:“宝贝,咱们来玩个时间游戏,只要按照计划走,你就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
两人一起制定了《每日计划表》,规定放学后先休息 10 分钟,吃点水果、上个厕所,放松放松,然后就得进入 “学习时间”。冬冬妈还特意买了个可爱的计时器,设定 25 分钟,告诉冬冬,这 25 分钟里,要像小战士一样,专注写作业,不能离开座位。
刚开始,冬冬老是忍不住瞟旁边的漫画书,小手也不安分。冬冬妈没有立刻批评,而是指着计时器,轻声说:“冬冬,再坚持 5 分钟,你就能打败‘拖延小怪兽’啦!” 冬冬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被这个有趣的说法吸引住了,努力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慢慢适应了专注的节奏。
2. 任务拆分,化难为易
冬冬特别害怕做数学口算题,每次看到一整页题目,小脸就皱成一团,打心底里抗拒。一天晚上,冬冬妈把冬冬拉到身边,指着作业本说:“宝贝,这些题目就像一个个小关卡,咱们一关关闯过去,肯定能行!”
冬冬妈教冬冬把作业分成 “小关卡”:第一关,完成 5 道口算题,做完后用彩笔打个钩;第二关,抄写一行生字,完成后画颗星星。冬冬每完成一关,都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喊:“我通关啦!” 这种成就感,让冬冬不再害怕作业,反而开始期待写作业。
3. 错题整理,告别 “重复犯错”
为了帮冬冬改掉粗心的毛病,冬冬妈专门准备了一本 “错题小侦探手册”。冬冬用红笔圈出作业里的错题,到了周末,母子俩就像侦探一样,一起分析错误原因。
有一次,冬冬做数学应用题时,因为粗心把数字看错了,答案自然就错了。冬冬妈没有直接指责,而是拿出积木,和冬冬一起模拟题目里的场景,耐心地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冬冬一下子就明白了,也记住了这个教训。要是因为知识点没掌握,冬冬妈就会用画画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帮助冬冬理解。
一个月后,冬冬作业本上的红圈越来越少。王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冬冬:“冬冬最近进步特别大,大家要向他学习!” 冬冬听了,小脸涨得通红,眼里满是自豪。
三、专注力训练的 “秘密武器”
1. “耳朵间谍” 游戏
冬冬爸为了提高冬冬的听课专注力,绞尽脑汁想了个游戏。每天晚上,父子俩坐在沙发上玩 “间谍游戏”。冬冬爸绘声绘色地讲一段故事,冬冬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努力记住故事里的 “关键词”,像 “恐龙”“火箭” 这些。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冬冬就会想起和爸爸玩游戏的场景,模仿 “间谍” 的样子,努力捕捉老师话里的重点。慢慢地,冬冬课堂上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
2. 番茄工作法 “小达人”
冬冬妈把计时器换成了番茄形状,神秘兮兮地告诉冬冬:“宝贝,每个番茄代表 25 分钟的专注时间,集满 4 个番茄,就能换一块巧克力!” 冬冬听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干劲。为了得到巧克力,他甚至主动要求:“妈妈,我还能再学一个番茄!”
3. 环境 “断舍离”
冬冬妈知道环境对孩子学习很重要,就和冬冬一起整理书桌,把当天不用的玩具、零食都收起来,书桌上只留作业和文具。冬冬还和妈妈一起手绘了一张 “专注小卫士” 海报,贴在书桌前,上面写着:“冬冬的超级大脑正在启动,闲人勿扰!”
四、从 “被动” 到 “主动” 的蜕变
三个月后的一天,
冬冬像只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地回到家,兴奋地挥舞着作业本,大声说:“妈妈,今天我的作业在学校就写完了,而且正确率可高了!” 冬冬妈又惊又喜,接过作业本,看着上面一个个红勾,眼眶都湿了。
老师也反馈,冬冬在课堂上举手次数变多了,眼神时刻跟着老师,积极参与互动。冬冬变得越来越自信,他自豪地对同学说:“我现在是‘时间管理大师’!”
冬冬妈感慨万分,回想起这三个月的点点滴滴,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她这才明白,不是冬冬做不到,而是需要科学的引导,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才能慢慢成长。
结语:好习惯是 “长跑” 的助力
冬冬的故事告诉我们,高效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明确的目标、有趣的方法、持续的鼓励,还有家人满满的爱中培养出来的。就像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别总是催孩子 “快点”,多试试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孩子成长的路上难免会有反复,这时候耐心比训斥更管用。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专注做事的样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只要我们用心浇灌,习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让孩子增强专注力,提升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