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训练大揭秘:让孩子告别分心,高效专注变身学习小能手!
作者macyoyo 日期2025-03-05 浏览量147

各位家长们,坦白讲,你家孩子写作业时,是不是也上演着如下“人间真实”?

场景一: 刚坐下,屁股还没焐热,就喊着要喝水、要上厕所,各种理由层出不穷,就差说家里闹鬼了!

场景二: 书桌上永远是“一片狼藉”,橡皮擦、尺子、玩具、零食… 各式各样的“干扰物”应有尽有,娃的注意力瞬间被“吸走”!

场景三: 刷着手机、看着电视、听着音乐…… 明明在写作业,心思却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效率低到令人发指!

场景四: 一遇到难题就抓耳挠腮,眉头紧锁,没过一会儿就垂头丧气,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场景五: 明明布置的作业量不多,却硬生生拖到深夜都无法完成,家长崩溃,孩子也委屈巴巴……

如果你对以上场景感同身受,那么恭喜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娃写作业专注力差,简直是困扰万千家庭的世纪难题!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简单粗暴地把孩子归类为“不认真”、“磨蹭”, 动辄打骂呵斥,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抵触学习,亲子关系也直线下降!


与其“怒吼式育儿”,不如掌握科学方法,从根源上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如何从“抓瞎”到“精准”, 真正帮助孩子告别分心,高效学习。


一、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总是“分心”?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别盲目责怪,先了解真相!)

在急着给孩子贴上“磨蹭”、“不认真”标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孩子写作业总是分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生理因素:身体在“抗议”!

睡眠不足: 睡眠是大脑休息和恢复的关键。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疲劳,注意力涣散。

营养不均衡: 大脑需要充足的营养才能正常运转。长期挑食偏食,会导致大脑营养不良,影响专注力。

缺乏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大脑活力。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影响专注力。


2、环境因素:外部干扰太多!

嘈杂的环境: 电视声音、家人聊天、邻居装修…… 嘈杂的环境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无法集中精力。

杂乱的书桌: 堆满玩具、书籍、零食的书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忍不住想要玩耍。

电子设备诱惑: 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 这些电子设备是“专注力杀手”,会让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3、学习内容:“太难/太简单”都不行!

难度过高: 学习内容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让他们感到挫败和焦虑,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难度过低: 学习内容过于简单,让孩子感到无聊和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4、心理因素:心里有“小情绪”!

焦虑和压力: 学习压力过大,或者考试焦虑,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不安,从而难以集中注意力。

厌学情绪: 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对某个科目感到厌恶,会导致孩子抵触学习,注意力涣散。

缺乏目标: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从而缺乏学习动力。


5、特殊情况:注意力缺陷,需要专业评估!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少数孩子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

重要提示: 如果你怀疑孩子患有ADHD,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评估和诊断,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二、 打造“专注力磁场”:告别分心,效率翻倍!(超实用攻略,赶紧收藏!)

了解了孩子分神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打造一个充满“专注力磁场”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告别分心,效率翻倍!

1、创造“静心”环境:隔绝一切干扰源!

选择安静的学习场所: 尽量选择一个远离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房间,或者在家里的角落里,为孩子打造一个专属的学习空间。

保持书桌整洁: 每天学习之前,和孩子一起整理书桌,将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保持桌面整洁。

使用降噪设备: 如果环境嘈杂,可以使用降噪耳机或者耳塞,帮助孩子屏蔽外界干扰。

张贴“请勿打扰”标识: 在学习场所门口,贴上“请勿打扰”的标识,提醒家人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孩子学习。


2、制定“专属”学习计划:目标明确,效率更高!

和孩子共同制定计划: 让孩子参与到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计划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

明确学习目标: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完成哪些作业,复习哪些知识点等,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分解学习任务: 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易于完成的任务,降低难度,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限时完成作业: 给每个学习任务设置合理的完成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紧迫感。比如可以给孩子购买15分钟或25分钟的沙漏,用“沙漏挑战法”完成作业。

番茄工作法: 采用番茄工作法,设置25分钟专注学习时间,5分钟休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设置10分钟专注学习时间,5分钟休息。


3、用“兴趣”点燃热情:枯燥变有趣,专注力up!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尽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者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

游戏化学习: 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比如“知识问答”、“闯关游戏”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的乐趣。

多元化学习方式: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比如阅读、做笔记、观看视频等,让孩子的大脑保持活跃,并鼓励孩子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讨论。

知识可视化:引导将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及时复习: 定期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记忆,避免遗忘。


4、“身心同调”:睡好、吃好、动起来,专注力up!up!

保证充足的睡眠: 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至少要睡9个小时,中学生至少要睡8个小时。

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 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蛋白质等,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

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 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户外活动,比如跑步、游泳、跳绳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大脑活力。

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以听音乐、做游戏、进行户外活动等。

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进行专注力训练:是训练游戏也是亲子活动,不知不觉提升孩子专注力。

 专注力训练游戏是提升孩子专注力非常有效且有趣的方法。

1、视觉追踪类:这类游戏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和追踪能力。

dda1ed18-7701-452e-80ee-735669dfd2d2.jpg

    舒尔特方格 (Schulte Grid): 在一张印有随机排列数字的方格纸上(例如5x5,数字1-25),要求孩子用手指按照数字顺序,快速、准确地依次指出并读出。也可以逐渐增加方格的数量,或者缩短完成时间。

    找不同:提供两张相似的图片,让孩子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可以在书店购买找不同书籍,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图片。

    迷宫游戏: 让孩子找到迷宫的出口。可以在书店购买迷宫书籍,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图片。

    眼力大挑战: 在一张图片中,隐藏着许多目标物品,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找到这些物品。可以购买相关书籍或在网上搜索图片。

    彩虹豆分类用筷子将混色豆按颜色分装,每天5分钟。


    2、 听觉辨别类这类游戏能有效锻炼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和辨别能力。

    听音辨物: 播放各种声音(例如动物叫声、乐器声、自然声音),让孩子辨别是什么声音。 可以使用录音机或手机播放声音。

    指令游戏: 家长发出指令,让孩子按照指令完成动作(例如“向左转”、“向前走两步”)。可以增加指令的复杂程度,或者加快指令的语速。

    听故事复述: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的内容。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故事,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听数游戏: 家长念出一串数字,孩子认真听,然后重复出来。可以逐渐增加数字的位数和数量。还可以听新闻抓数字。


    3、专注力保持类游戏:这类游戏能有效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专注力拼图:让孩子完成拼图。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难度的拼图。

    折纸:让孩子按照步骤折纸。选择简单的折纸项目,并耐心指导孩子。

    串珠子:让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律串珠子。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串珠子的规律。

    积木搭建:让孩子用积木搭建各种造型。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搭建图纸,或者让孩子自由发挥。


    4、 综合能力训练游戏:这类游戏能同时锻炼孩子的多种能力,包括专注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1. 数独:9x9的方格内,填入数字1-9,使得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3x3的宫内都包含1-9的所有数字。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难度的数独题目。

    2. 记忆力翻牌:将一些图片或卡片随机排列在桌面上,每次翻开两张,如果两张图片相同,则可以拿走,否则盖回原处。

    3. 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 锻炼逻辑思维、策略思考、全局观和长时间的专注力。

    4. 日常生活训练超市寻宝,限时找到3种特定商品(培养目标感);

    5. 厨房实验室,按步骤制作蛋糕(强化流程思维);反向阅读,朗读倒序排列的文字(提升抗干扰力)。

     5、注意事项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游戏: 确保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会让孩子感到过于困难。

    控制游戏时间: 每次游戏时间不宜过长,15-30分钟为宜。

    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游戏,避免给孩子施加压力。

    及时鼓励和表扬: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多样化游戏: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只玩一种游戏,要多样化游戏种类,保持孩子的新鲜感和兴趣。

    结合实际: 将游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在生活中也能够运用到游戏中学到的技能。

    家长参与: 家长可以参与到游戏中,与孩子一起玩耍,增进亲子关系。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挑战孩子的极限。



    四、家长角色:从“监工”到“引导者”

    不打断原则: 孩子专注时,除非被邀请,否则不轻易插话或纠正错误。

    正向反馈: 用具体描述表扬(如“你刚才专注了15分钟,比昨天进步了3分钟!”),强化专注行为。

    焦点解决法: 与孩子讨论“哪些时候能专注”,复现成功场景,而非揪住分心时刻。

    非语言干预法当孩子写作业走神时,可以轻敲水杯发出清脆声响或轻敲桌面等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提醒。


    、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

    学龄前(3-6岁): 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行一些简单的专注力训练游戏。

    小学阶段(7-12岁): 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掌握一些提高专注力的技巧。

    中学阶段(13-18岁): 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应对学习压力,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写在文后:专注力,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专注力培养是一场“静待花开”的旅程。与其吼叫施压,不如用科学方法为孩子搭建专注的阶梯。记住,家长的耐心与鼓励,才是孩子走向“高效学习”的最强助力!


    行动指南
    今晚就和孩子做一个约定——
    “我们不需要完美,只要每天比昨天多专注1分钟。”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让孩子增强专注力,提升学习成绩

    174073050274768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