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一直对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很感兴趣。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5 岁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变化的阶段。就像破土而出的幼苗,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开始探索周围的一切。而在这个阶段,专注力,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关键基石,对于 5 岁男孩来说,更是如此。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 5 岁男孩在专注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总是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老师讲的内容根本听不进去;有些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看窗外,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往往要拖上一两个小时;还有些孩子在玩玩具时,也是三分钟热度,刚拿起这个玩具,没玩一会儿就被另一个玩具吸引,无法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这些问题不仅让家长们头疼不已,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孩子在 5 岁这个关键时期没有培养好专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在学习上遇到更多的困难。比如,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因为无法专注听讲,很多知识点都错过了;写作业效率低下,经常熬夜完成作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生活中,专注力不足的孩子也可能会表现得比较急躁,缺乏耐心,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果孩子的学习方式不适合他们,比如枯燥的讲解、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专注力。5 岁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来学习。如果老师或家长只是一味地给孩子灌输知识,孩子很容易感到无聊,注意力也就无法集中。比如,教孩子认识数字,如果只是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可能很快就会失去耐心,但如果通过玩数字游戏的方式,像数字接龙、数独等,孩子就会更有兴趣,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很多家长在孩子专注于游戏或学习时,常常出于关心或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而频繁地打断孩子。比如,孩子正在专心搭积木,家长一会儿问 “要不要喝水”,一会儿又说 “你这样搭不对,应该这样” 。这种频繁的打断,就像把孩子专注力的蜡烛一次次掐灭,会严重干扰孩子的思维和注意力,让孩子难以形成持续的专注习惯。华师大实验证明,被频繁打断的孩子,专注时长从 21 分钟暴跌至 7 分钟 ,甚至可能出现焦躁行为,比如撕拼图纸等。所以,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时,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尽量不要打扰孩子,让孩子能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的时长是有限的。5 岁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来就比较短,一般在 15 - 20 分钟左右。如果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任务难度过高,或者要求孩子持续专注的时间过长,比如让 5 岁的孩子连续做 30 分钟以上的数学题,这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疲惫和厌烦,还容易引发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合理安排任务,控制好任务的难度和时长,让孩子在能够完成的任务中获得成就感,从而逐步提高专注力。
在评价孩子的表现时,很多家长往往只关注结果,比如看到孩子画的画,就说 “今天画得真像”,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是在表扬孩子,但却忽略了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和专注。如果家长能够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专注过程,比如对孩子说 “你观察叶子的锯齿画了 5 分钟,很认真”,这样的评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还能强化孩子专注做事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专注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愿意专注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
写在最后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让孩子增强专注力,提升学习成绩